沪深两地重拳出击为楼市“退烧”
沪深两地持续的“打新热”和由此引发的楼市躁动,引来重拳监管。接连两天,深圳、上海住建部门出台新规通告,剑指在“打新热”中冒头的假离婚和“代持买房”现象。
2020年末,四个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“翘尾”现象,“房价要涨”“买房要快”的说法又开始流传。专家表示,从中央到地方的表态都说明,“房住不炒”仍是“十四五”时期楼市调控的主基调,投机炒房依然行不通。
上海出台新政严堵假离婚
1月21日,上海深夜出台《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》,为的是遏制持续的楼市“打新热”。《意见》提出的十条新政中,最为关键的有四条:一是严格执行住房限购政策,夫妻离异的,任何一方自夫妻离异之日起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,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;二是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,加强个人住房贷款审慎管理,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;三是调整增值税征免年限,将个人对外销售住房增值税征免年限从2年提高至5年;四是严格商品住房销售管理,完善新建商品住房公证摇号选房制度,优先满足“无房家庭”自住购房需求。
“从优先保障无房家庭到调整增值税免征年限,特别是打击假离婚购房,新政明显是针对2020年以来上海的楼市热,打击炒作新房价格的土壤。”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陈宵说。
无独有偶。昨天,深圳市住建局发布通告,披露深圳华润城润玺一期有12名认购人存在隐瞒真实情况、提供虚假材料及资金流水记录等情况。深圳市住建局将暂停相关人员在深圳市的网签资格、住房公积金贷款资格以及购买、承租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的资格。同时,深圳市住建局表示,按最新规定,居民家庭购买的商品住房,只能登记在具有购房资格的家庭成员名下,不再允许登记在双方名下。
“打新热”引发躁动成主因
2021年伊始,两座一线城市接连“出拳”调控楼市,这与两地近期涌现的“打新热”密不可分。
深圳的“打新热”出现于2020年6月。当时,金融街华发融御花园一期入市,吸引8997人参与摇号选房,中签率仅4.38%,创下深圳最低中签率。5个月后,华润城润玺一期启动认购,再次刷新纪录,2天共有9690人交纳认筹金。小部分认购人为增加摇号几率,甚至找人“代持买房”。
抢购潮同样发生在去年12月的上海。据统计,仅12月单月,上海就有13个“千人摇”楼盘。“打新热”的背后,固然有一、二手房价格倒挂的问题,但也改变了市场预期,甚至带动当地二手房价格的上涨。“打新潮涌动,投资客入市抢夺刚需客户房源,放大投资效应,也提升了市场冲动。”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,这种与“房住不炒”基调不一致的状况引发调控新政。
因城施策的调控定力不会变
不止深圳和上海,2020年末,北京和广州也出现楼市“翘尾”现象。2020年12月,北京全市新建住宅网签6681套,二手住宅网签20944套,同比环比均有明显增加。“北京楼市的‘翘尾’现象,主要是由学区房年底集中成交带来的,并没有出现全市房价普涨的情况。”张大伟表示,保持楼市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趋势不会变,“从央行的最新政策看,金融政策还将收紧。”
就在本月初,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就公开表示,坚持“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”的定位,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,时刻绷紧房地产市场调控这根弦,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。北京市住建委也表态,在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将保持调控定力,认真落实城市主体责任,持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,对无证售房、合同欺诈、违规使用预售资金等突出问题,保持高压执法态势,绝不姑息。
本报记者 赵莹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