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夏在线

当前位置: 宁夏在线 都市文化 探索发现 正文

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内蒙古“活态”展示非遗项目

时 间:2018-06-11 14:18:23 来 源:本站整理

  中新网呼和浩特6月9日电 (陈峰)搭蒙古包、做抿豆面,烧麦、捏泥塑。9日是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,在内蒙古“传承工艺·文化扶贫”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现场,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(以下简称非遗)都以“能听、能看、能尝、能感”的“活态”形式出现在大家面前。

  这边的烧麦刚上笼,那边的脑阁便开演,锣鼓口簧稍作罢,泥人又已笑开颜。现场搭建蒙古包,蒙古包中奶茶鲜。

图为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现场的蒙古包体验区。 陈峰 摄

  10岁的游客曹籍元告诉记者,今天他现场拜了非遗项目——口簧的传承人为师。“学到了这样一项新技能,我很开心,想学它不仅是因为好玩,更是想了解它背后的文化意义。”

  “采用‘活态’的方式展示非遗项目,是希望年轻人不要只知道烧麦好吃,不了解烧麦怎么做。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,不遗落传统技艺,要让文物、文化活起来。”呼和浩特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兰毅说道。

  内蒙古自治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区,目前,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两项,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9项、自治区级项目704项;共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76人、自治区级传承人666人。

 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向记者说道:“在内蒙古地区展示以蒙古族文化为特色的非遗项目,是丰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方式。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。”(完)

【复制网址】 【打印】
免责声明:刊登本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,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,若有侵权,请联系编辑删除。